厂房照明若只追求“亮”,可能导致员工眼睛疲劳、生产误差增加,甚至影响设备运行。不同生产场景对光照的要求差异极大,这4个细节能让照明既满足需求,又节能降耗。
第一,按 “生产精度” 选照度。普通仓储车间照度需≥50lux(能看清货物标签即可),可选用 40W LED 工矿灯(每 20㎡装 1 盏);组装车间(如机械零件组装)照度需≥200lux,需用 60W LED 工矿灯,且在操作台上方加装 18W LED 台灯(局部照度≥300lux),避免因光线不足导致组装误差;而精密加工车间(如电子芯片焊接)照度需≥500lux,需采用 100W LED 高天棚灯,配合格栅灯盘(每㎡装 20W),确保光线均匀,无阴影(阴影会影响员工观察精密零件)。照度可通过 “照度计” 检测,避免凭感觉判断 —— 过亮会导致眩光(如照度超过 1000lux,易让员工眼睛刺痛),过暗则影响效率。
第二,光源选型要 “适配环境”。潮湿车间(如食品清洗、电镀车间)不能用普通灯具,需选IP65 防水 LED 灯,灯体密封良好,防止水汽进入导致短路;粉尘车间(如面粉加工、矿石粉碎车间)需选IP67 防尘 LED 灯,且灯具表面光滑,不易积尘,方便清洁。同时,光源色温需匹配生产需求:冷色温(5000 - 6500K)适合需要集中注意力的车间(如精密加工、质检车间),光线接近自然光,能减少视觉疲劳;暖色温(3000 - 4000K)适合仓储、包装车间,光线柔和,避免强光刺激。
第三,避免 “眩光” 和 “阴影”。很多厂房灯具安装过高(如 10m 高的车间装 15m 高的灯具),或灯具排列无序,导致光线直射眼睛产生眩光,或设备、货架遮挡光线形成阴影。正确做法是:灯具安装高度按 “车间高度的 1/2” 设置(如 8m 高车间,灯具距地面 4m),同时采用 “交错排列” 方式(行距与列距比 1:1.2),确保光线均匀覆盖;对于有高大设备的车间,在设备侧面加装 “壁灯”(功率 30W LED),照亮设备下方和侧面的阴影区域。此外,灯具需装防眩光罩,减少直射光,眩光值(UGR)需≤19(精密车间≤16),避免员工长时间工作眼睛不适。
第四,节能与智能控制别少。厂房照明耗电量大(一个 1000㎡车间,每天照明 10 小时,每月电费约数千元),选 LED 光源比传统金卤灯节能 60% 以上,且使用寿命长(LED 灯寿命 5 - 8 年,金卤灯仅 1 - 2 年)。同时,加装智能控制系统:仓储车间装 “人体感应开关”,有人时亮灯,无人时延时 30 秒关灯;组装车间装 “光感开关”,白天光线充足时自动降低灯具功率(如从 100W 降到 50W),晚上再满功率运行。此外,车间照明可分区域控制(如按生产线划分回路),下班时关闭无人区域的灯光,进一步节省能耗。